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连日的阴雨,应景这清明时节,哪怕是在太平洋彼岸。

如同前日公祭的那刺破天的鸣笛,也通过互联网传到这里,戳破泪腺。

国内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,美国还挣扎在这昂扬高企的曲线中,为“flat the curve”努力。

美国确诊人数突破30万,今天达到了33.73万,死亡人数近万。

 

前几天,佛罗里达州一个叫Peter Antevy的医生在推特上说,自个1月生病,感冒的症状,但是很严重,两天不能睡觉差点进急症。当时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。今儿(4月2日)他测了自己的covid-19抗体,显示是阳性,意思是有感染过的迹象。

这个消息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,大家都知道今年流感季的“不正常”,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很高,而且切身的感受是:身边很多人中招。

我立刻去问一个朋友。我记得一月中旬见他的时候,他就是重感冒的症状,他当时说发病已经有些日子了,吃了药。他在硅谷的一家大科技公司上班,平时经常运动,身体很好,我也没过多担心。但是几个礼拜后又见面,他依然还在“感冒”,他说一直有点反复。

我把Peter Antevy的新闻转给他,他说也觉得自己染的就是新冠,但是现在没啥事了,身边人也没有被传染,就觉得没啥测试的必要。

我们开玩笑地说,要是真得过,也好,现在就有抗体了。

下午和另外几个朋友连线玩桌游的时候,大家又聊到这个话题。

五个人中有两个人表示有症状,一个是一月份开始的感冒,维持了很长时间,后来自愈了;另外一个最近一直咳嗽,去找医生,医生说根据症状描述,是有感染的可能,但是建议没有必要做测试。医生说轻症患者即使做了测试确诊,也是在家隔离,靠自愈。医院现在主要针对重症患者,可以上呼吸机。

怎么听着,像“群体免疫”说呢。

不过,Peter Antevy昨天晚上(4月4日)又发了推特,说自己后来又做了几次测试,总共两次显示阳性,两次显示阴性,他自己也晕了,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感染过,回到起点。

对大部分民众来说,不管是年初得感冒的,还是现在有症状的,很多人没有做过测试。

美国的医疗机构市场化,利弊参半。在检测这个问题上,看起来挺好的,百花齐放,在CDC应急机制下,很多检测机构参与了进来,可是加州的检测pending数字,前些天一直保持几万个,直到昨天数字才泄洪。有新闻报道说,是因为一些商业实验室,夸大自己的检测能力,收取了大量本地医院的样本,可是结果是不能消化那么多,导致检测结果需要5-6天。

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

最近有文章开始比较加州和纽约,美国一东一西,两个重镇在疫情中的不同表现。和纽约比,加州的优势“地广人稀”和“行动较早”。

加州确实到目前为止还算可控,从公布的数据看,没有医疗挤兑和爆满的情况,尤其是北加,入院数字远远低于现有的床位数。医院的朋友说,除了医疗物资并不充足,“但是还能打仗”。

硅谷的这帮科技公司,也帮了不少忙。特斯拉第一时间将工厂转产,生产呼吸机;苹果利用自己强大的全球供应链收集口罩等医疗资源;一大帮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推出检测产品……

加州州长纽森说,斯坦福大学研发的免疫抗体检测很快就会通过批准,希望能帮助加州居民早日重返工作岗位。

这和病毒检测不同,是检测你是否被感染过,大概就是针对那些曾经得过“流感”的朋友们。

可是,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普及呢?你看,传说了好久的公众新冠病毒检测点,也是直到上周五,才在东湾有第一个,真正的“不用下车”“不用医生批准”面向所有人的、免费的检测点。此前的检测点,都有各种限制。

此刻,我有点希望,上个月和那个朋友一起去滑雪的时候,被悄悄感染过了病毒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晓庆

王晓庆

11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财新特约作者,现居硅谷。

文章